2024年11月24日,由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甘肃省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24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年会成功举办。会上宣读了《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分论坛”获奖名单》。海门法院四甲法庭副庭长程炎撰写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理念下民间禁忌纠纷的司法适用》一文荣获三等级。
近年来,海门法院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调研是更高层次审判”理念,注重调研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干警调研热情,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下一步,海门法院将继续聚焦执法办案和司法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高水平调研成果推动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
【论文摘要】
禁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而生,并自发性的规范、约束、调整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 法律。民间禁忌作为民风民俗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群体基础,在实践中广泛存在,但对民间禁忌纠纷的处理,存在立案难、规则不足、同案不同判等司法困境。民间禁忌纠纷“案小事不小”,不应简单将其归类为封建迷信或“恶俗”,司法实务中应赋予其完全的可诉性。民间禁忌纠纷的治理现代化,应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理念的引领下,坚持调解优先、当判则判原则,以矛盾的实质性化解推动民间禁忌纠纷的减量化。在诉讼中,应对禁忌是否具有普适性及是否违背公序良俗作出双重评判。对民间禁忌纠纷中的责任划分,应充分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原因力大小,综合运用比例原则,依法及时作出裁判。